Quantcast
Channel: Tinyfool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

读书笔记:冯友兰《中国哲学史》1

0
0

以前看过简单的版本,好像是《中国哲学史纲》或者是《中国哲学简史》记不太清楚了,从那本中间得到了很多知识,比如到底什么是禅宗,为什么禅宗那么喜欢顿悟、不可说等等,当然那一遍就是猎奇,看的很粗疏。

几个月前,买了一本《中国哲学史》,想好好看看,我个人对中国古代史其实吐槽颇多,感觉各种不如意,各种丑陋,所以以前不喜欢看。现在感觉既然是个中国人,该看还是要看,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的问题值得溯本追源。我自从开始做出版,越发觉得读书重要,觉得好好看一些书无论如何都是好的。

前些日子各种事情堆在心里面,这些年也养成了一种信息饥渴的互联网症候,有网络就看不下去书。今天上午从走了很远的路(在大商场里面,所以有空调),到家心总算有点沉静了,拿起来看了一会儿。

第一章讲的是子学的兴起和衰落。子学就是说诸子百家的学说。兴起的原因其实就是到了春秋战国的时期,社会动荡,原有的社会秩序发生了遽变。

在孔子以前,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贵族,他们如果有什么政治主张,不需要写书来表达,直接在自己的执政中间实施就可以了。孔子本身是没落贵族,有文化但是没有太多的权势,官吏生涯也不够辉煌,大多数时期是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,只能用讲学的方式来转播自己的思想。这么看来诸子百家其实都差不多,首先都是些有文化有想法的人,但是不能在当时的政治体系里面抒发自己的抱负,所以著书立说,希望可以得到执政者的垂青。

到了秦始皇的时代,虽然有焚书坑儒之说,但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是,到底焚了什么书、坑了什么人等等。而且加上,其实秦的统治没有多少年,实际上,秦没有结束百家争鸣。而到了汉,到了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,学术和政治重新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只有学习官家提倡的学说,才有从政的道路的形式以后,事实上,子学才开始衰落,政治和学术走向了统一和言论的封闭。

对于作者冯友兰很有共鸣的是,其实清末的时局也是一个乱世,1840年以后,中国也是一个旧秩序被打破的格局,现在回想我们的近代史,也是各种学说林立,胡适有胡适的学说,鲁迅有鲁迅的学说,有人相信三民主义,有人相信马列主义,有人相信教育才能救国等等。所以有人说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,也有人说那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年代。

我觉得此外还有两个问题,第一就是事实上整个西方在1840年前后,领先中国太多,且在正在1840年时代前后,中国陷入大混乱之时,也是西方最飞速发展之时,当慢慢的开始有人学习西方,把西方的知识引进之时,他们往往在这个国家扮演的都是对应学科的开山鼻祖的角色。

再有就是我们最近流行给北洋政府和民国翻案,认为那个时代更有言论自由。我觉得这有两个方面要考虑,一个是,他们执政时间其实还是短。北洋政府如果从1912年算到1928年,16年间,军阀割据,政府首脑更迭频繁。实际上,我认为北洋政府不是说不想独裁专制,而是根本没有机会形成稳定的大政府。而国民政府1928年到1949年,也只有21年,中间还有8年抗战。其实国民党也是要独裁的,这是公开说的,不是一种秘密的想法。但是,其实也没有形成真正强有力的统治和大政府格局。看国民党在台湾民主之前的表现也可以知道。实际上就是说在我党建政之前,这个国家的言论空间其实是混乱保证的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